来源:淄博日报
2025-06-10 08:56:06
农房建设焕新颜 满目新景入画来
——山东在淄博首次召开全省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现场会
6月9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淄博首次召开全省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现场会。会议分现场观摩和集中学习两个阶段,通过总结交流经验做法,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提升农房建设管理水平,助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观摩团一行首先来到临淄区朱台镇陈营村,只见14栋饱含浓郁鲁中民俗风情的别墅院落鳞次栉比,与葱郁田园景致相映成趣。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陈营村对老旧房屋实施改造,将原两户老宅重新规划建成三户联排别墅,既集约利用土地,又极大地拓展了居住空间。
“过去住的老房子又破又潮,冬天冷得受不了。现在的新房子宽敞明亮,住着别提多舒服了!”谈及住进新房子的变化,村民李峰脱口而出。
据了解,陈营村70%以上的村民在村内从事厨房设备加工。近年来,为解决宅基地供应紧缺现象,该村5年内通过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的形式,全面盘活“沉睡”资源。“在首期工程示范效应下,我们村的二期项目——24栋新型农村住宅的建设也提上日程,预计今年9月份前达到入住条件。”陈营村新型住宅项目负责人李金华说。
游园、广场、小喷泉……各式各样的微景观目不暇接,作为淄博市唯一的民族镇,临淄区金岭回族镇共计投入6500万元资金,高标准建成4个安置区与1个乡村振兴综合体,绘出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
以“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特色民居”为发展主线,金岭回族镇金岭南村结合村居无房户较多现状,盘活村内6000余平方米破产企业闲置用地,规划建设齐顺安置区,投资800余万元建设极具民族特色的住宅18套。
金岭回族镇金岭一村则将北侧废弃湾坑改造为16套新型住宅,整合居住资源完成村民安置,土地利用率提升40%以上,昔日“烂泥塘”变身“生态宜居院”,实现环境改善与集约用地双赢。
近年来,临淄区从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到建设模式创新,全方位发力,按照“先急后缓、有序推进”的原则对农村房屋进行连片改造,累计完成各类旧村改造4.36万户、建设农村新型社区98个,逾14万群众“出棚上楼”,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观摩途中,大家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从农房改善、产业培育,到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改善,在这场乡村振兴的“大考”中,大家既看到了差距不足,也学到了好经验、好做法。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潍坊、聊城、淄博临淄区、泰安新泰市作典型发言,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申作伟讲解现代宜居农房设计理念,引发共鸣。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观摩既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也深知责任重大,将因地制宜推动现代宜居农房建设。
围绕“让百姓安居”这篇文章,淄博市加强农房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促进农房建设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引导采用传统建筑风格、绿色节能新材料,不断提升村庄建设风貌和新建农房宜居水平。积极探索多元路径,各区县因地制宜,灵活采用选址新建、原址重建等方式,推行“统规统建”“统规户建”模式,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在打造农村“好房子”的同时,淄博市推进道路硬化、供气入户、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改造,并系统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现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到“美净齐”的蝶变。
为强化建设保障,淄博市着力提升农房建设“创新力”,组织57个“对口服务”小组,邀请具有乡土情怀的技术人员下沉乡镇,在规划编制、户型设计、施工监管等环节提供全流程技术咨询,为安居工程注入专业力量。
乡村振兴浪潮奔涌向前,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正成为重塑乡村风貌、点亮百姓生活的关键引擎。此次现场会是继2024年12月制定并公布《山东省现代宜居农房设计导则》之后,山东省引导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进一步加速推进农村“好房子”建设,塑造“鲁派民居”新范式的重要举措。淄博市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持续深耕创新实践,让一栋栋温暖舒适的新农房成为乡村振兴答卷上最动人的注脚。
记者 董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3-61219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3-6121991,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