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3-07-13 11:24:07
2010—2022年,合肥GDP规模从2700亿元增至1.2万亿元,增速在全国24个万亿城市中排第6位,被称为“最大黑马城市”。“合肥模式”的成功,背后是一群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干部群体。
淄博学习“合肥模式”,派出干部赴合肥市党政企部门实践锻炼、跟班学习就是看准了这一关键环节。
“通过选贤任能,激发担当作为动力,选用改革攻坚打硬仗的干部,注重在重大项目重点建设的深度实践中发现,使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干部。”7月7日,合肥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郑磊表示,合肥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中,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一线实际突出的干部420名。
科大国盾量子研制的量子加密通话电话卡。
合肥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率的干部队伍
近年来,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贯穿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树立鲜明导向,健全制度机制,有效提升了干部“敢闯敢创敢干”的精气神,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证。
郑磊介绍,着眼高质量发展需要,合肥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增强担当作为的能力本领。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干部短板弱项,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每年举办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科技、金融等专题培训班20余批,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同时分领域开展干部工作大调研,按照党建、社会管理、经济、城建、法制等五类,分别建立提拔重用、跟踪培养、重点关注、适时交流、调整人员清单,形成了“五库四清单”。
“比如我们很多政策兑现资金,过去是根据事后的指标进行兑现,现在逐渐转为前置。也就是说,在企业还没有相应财政贡献的情况下,我们财政局提前把政策资金兑现给企业。”对此,合肥市财政局税政条法处处长宛中宝表示,企业初创期资金比较缺乏,将政策兑现资金进行前置,支持企业的发展。
以上财政部门对于企业发展的深刻了解,可以看作合肥对于增强干部能力本领做法的一种体现,这也有效推动了全市的经济发展。
科大讯飞的工作人员介绍最新的科技产品。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四种角色
更明显的例子是合肥市国资委。
作为2022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合肥市国资委坚持用市场逻辑谋事、用资本力量干事,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同频共振,探索打造“科创+产业+资本”的发展路径,这也被国务院国资委誉为国有资本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合肥模式”。
媒体采访国盾量子用户服务部负责人谷风波。
合肥市国资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陈晓明介绍,合肥市国资委在产业创新发展布局,以及投资风险方面承担了四种角色。
首先是产业创新的“实践者”。合肥国资基于合肥市的产业规划、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主动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科创产业重点布局,选准“赛道”。十多年前,合肥作为国内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对显示屏的需求巨大,随着产业发展,“缺屏”之痛不断凸显,为此,合肥国资在新型显示领域投资了京东方;屏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后,驱动芯片依赖进口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合肥国资在集成电路领域投资了晶合集成;伴随“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战新产业规划,合肥凭借江淮汽车、国轩高科等产业基础,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合肥国资把握形势,投资了蔚来汽车。多年来,持续不断做优产业资本“老本行”,厚植产业“领悟力”,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推进,在践行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长足发展。
其次,合肥市国资委还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招大引强”打造龙头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基本盘。十余年来,合肥国资先后引入京东方、力晶科技、兆易创新、维信诺、蔚来汽车、欧菲光、神州数码等国内外头部科技企业,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推动项目落地达产,将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推动一批重大战新产业项目在合肥市落地生根并成长壮大。通过国有资本的率先进入和示范引领,集聚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初步估算,截至目前,合肥国资累计向战新产业项目投入资本金超过1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300亿元,2021年当年就引领了9个百亿级的战新产业项目落地合肥。
雨后的科大讯飞产业园。
第三,合肥市国资委作为产业集群的“布局者”,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发挥协同效应,完善产业生态圈,做优“延链补链强链固链”文章。合肥国资坚持全产业链布局,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打造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实缴超过88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创新采用“基金+产业”“基金+基地”“基金+项目”等方式,发挥国有资本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在新型显示领域,投资并引入彩虹、康宁、联宝、三利谱等企业,延伸覆盖上游原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和下游智能终端,推动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在集成电路领域,引领聚集恒烁半导体、芯谷微电子、芯碁微装、颀邦封测、悦芯半导体等企业,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含设备材料)、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条。在人工智能领域,重组省信投公司,发起设立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围绕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尖端企业,打造“中国声谷”,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实现超千亿产值。
3月24日,智医助力电话随访机器人在韩国上线,成为韩国福祉部唯一认定的外呼随访系统。
同时,合肥市国资委更是投资风险的“防控者”。战新产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摆在国资监管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多年的投资实践中,合肥市严控项目投资风险,在谋划项目之初,就预留国有资本安全退出通道,在完成保值增值的既定目标之后,运用公开转让、协议转让、上市等多种方式主动退出,实现“以退为进”,循环支持新的产业项目投资,逐渐形成了“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投资运作模式。
安徽创新馆内的科技设备让场馆充满科幻感。
学习“合肥模式”赋能淄博高质量发展
“合肥市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即产业’理念、产业投融资模式、先进产业集群打造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肥经验’‘合肥模式’,本次合肥实践锻炼活动,为近距离感受、亲身参与、深度融入合肥提供了宝贵机遇。”目前正在合肥市科技局实践锻炼的淄博干部,市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柴福强深有感触,他们将结合淄博市实际,积极融入到当地工作一线,学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体制机制和专业精神,推动“合肥模式”“合肥经验”及时转化为“淄博实践”。
从2021年年底以来,合肥市坚持将干部的培养与服务中心大局深度融合,紧盯党建重点任务、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开展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将干部送到产业、科技发展一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练就了一副敢担当的宽肩膀、一身善作为的真本领,助推合肥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按照市委要求,今年6月份,市委组织部从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领域,确定了14名业务骨干赴合肥市党政企部门实践锻炼、跟班学习。”淄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王志臣表示,淄博计划用半年左右时间,全方位沉浸式学习体验合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双招双引、产业基金运作、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不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并且通过政策制定、项目策划、机制创新等,因地制宜推动“合肥模式”与淄博工作实际有机融合、有效嫁接,最大限度将实践锻炼成果转化为推动淄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果。
一个城市的工作千头万绪,经济工作是重中之重。淄博紧盯经济大局,选派干部学习合肥模式,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干部增内力,给经济发展添活力,为城市未来强劲发展注入无形的动能。
记者 李波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3-61219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3-6121991,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