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晚报
2025-04-15 09:09:04
在科技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就连看似传统的多肉种植领域,也悄然迎来了现代化变革的春风。在淄博润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邦公司)智能温室大棚内,正演绎着一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华丽蝶变:温度、湿度全天候可控,繁育、喷淋全流程自动管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让传统的多肉植物种植加速迈向智能化。
4月11日,记者步入位于桓台县果里镇的润邦公司种植基地,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妙的多肉王国。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错落有致地排列,圆润饱满的桃蛋,叶片泛着粉嫩的色泽,恰似一颗颗精心雕琢的粉色宝石;叶片细长、边缘带有锯齿的熊童子,绿得鲜嫩欲滴,俏皮可爱,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
在这生机勃勃的多肉世界里,现代化气息浓郁。智能温室大棚管理员刘静手持手机,轻点屏幕,棚内的各项信息便一目了然。“一部手机就是大棚的‘智慧中枢’,通过手机,能够精确到每分钟,捕捉棚内温湿度的细微变化,甚至能精准定位到每一个品种对何时该浇水、何时该施肥了如指掌。” 刘静介绍道,这部手机就如同“电子医生”,定期为多肉植物开出“管护处方”。过去依靠经验浇水控温,如今,则靠数据“说话”。管理员通过手机APP,随时掌握光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使多肉植物生长精准可控。这一转变成效显著,产量提升了30%,水肥损耗率却降低了一半。
“多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需求都不一样。”刘静进一步解释,“我们定期根据数据管理形成方案,在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周期进行定向管理,使多肉植物长得更加茂盛、品质更好。”
控制灌溉、长势监测、配方施肥这些曾经繁琐复杂的管护工作,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变得简单明确。在大棚内,环境感知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有序布设,它们就像多肉植物的“听诊器”,实时收集各项数据,并传输到后台,展示在中心大屏和手机APP上。经过分析研判,这些数据形成了科学的“管护方案”,全面实现了植物生产、环境的可视化表达以及管护过程的数字化运行。
数智赋能,让农业管理突破了地域限制。润邦公司已建成390余亩的数字智慧农业园区,同时在云南昆明拥有占地面积10余亩的多肉植物销售园区。依托物联网平台,公司实现了千里“管控”。如今,人在淄博桓台,便能远程“管控”云南昆明园区的植物生长情况,智慧农业的生动场景充分展现。
“不管是云南的种植基地,还是山东的种植基地,所有大棚都能融合到一起。针对每个大棚的种植环境或品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能给出非常清晰、直观的数据,通过数据反映问题、分析原因,总结出何时该如何操作。”淄博润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李记锋表示。
目前,润邦公司具备同时培育1000万株多肉植物的能力,还拥有全国唯一的多肉花卉种质资源库。依托“科技+园艺”的发展模式,公司已然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标准最高、现代数控技术最先进的多肉花卉生产基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径。
记者 于谦 通讯员 杨琥 张景富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3-61219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3-6121991,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