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高青濒临失传的200岁鼓谱“西北铜”再擂强音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17-03-03 17:07:03

齐鲁网淄博3月3日讯(高青电视台记者 刘雯 通讯员 石晓静)近日,阵阵铿锵有力的鼓声在高青县大悦路上空飘荡。上至83岁的老汉,下至8岁的孩童,依次登台展示绝技,击鼓、扭秧歌、舞狮等候劲头十足。台上锣鼓喧天,台下欢声连连。

1

来自高青县木李镇常家坊村的陈俊前、陈英文、陈德利、陈英忠、陈德胜、王绪峰六人组合的击鼓乐“西北铜”,引得大家刮目相看,啧啧有声。近年来一致认为已经失传的“西北铜”竟然再次亮相,有关音乐人士不禁拍案惊奇。陈俊前手里“捧”着200多年历史的鼓谱,心中是虔诚的敬畏心,他和其他五位鼓手仰头望日,心怀最美的乐章,倾心亮出了自己的真本事。

敲鼓体现节奏感是初级的水准,通过鼓、钹、锣的配合演奏出流畅动听的鼓曲才是终极目标。“西北铜”鼓曲”已经200多岁,它是由大鼓、司鼓、大钹、小钹、大锣、手提锣组成,依据京戏曲谱演变而来,分“紧急风”、“调钹”、“一翻点”、“二翻点”、“三翻点”、“四翻点”、“转换紧急风”、“收尾”和“抵触余”九个章节。据悉,200年以前的光绪二年,陈姓师祖自幼爱好打击乐,京戏出现后,他便依据京戏曲谱的章节,独创了京戏击鼓乐,因“铜”在古代,极为贵重,被世人所推崇,便命名为“铜风”。到了民国时期,后人陈国华重新整理,根据沿黄区域居住特点,此区域处于青城县最西北角,击鼓名声在外,于是改为“西北铜”。又经过解放时期的陈光禹、建国后的陈振祥这两代,“西北铜”在常家坊村世世代代扎下了根。

当天展演现场,身着黄衫黄裤抑或红衫红裤的陈俊前、陈德胜、陈德利等六人,装扮极其简单,舞台上各持一打击乐器,便击打出黄河之水滚滚向东去的奔腾豪迈和沿黄劳动人民热情高涨的喜悦。和谐的乡音乡韵、节奏有序的鼓点,道出了击鼓的执着与艰辛,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对我来说敲鼓很神圣,从小我就喜欢打鼓,8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振祥大爷和众人敲‘西北铜’,心里立刻汹涌如潮,就是那一刹那的感觉,让我和敲鼓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陈俊前来说,一晃50多年年的“鼓缘”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这首‘西北铜’的鼓点从弱到强,有旋律、有轻重、有节奏,是用鼓可以为扭秧歌、舞狮子、跑旱船等各种表演配曲。”

司鼓操琴手,是击鼓的舵手,但是那司鼓操琴手自前年就去世了,原先“西北铜”必须是七人组成,现在司鼓操琴手去世后,只能靠陈俊前六人来配合,远不如七人组合的“西北铜”敲得美感而动听。他曾经收了两个学生,但是两位年轻人因经济的原因,学了点皮毛知识后,便外出打工挣钱。如今在一起敲鼓的队员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陈俊前依然担忧鼓谱以及演奏的技艺会慢慢失传。

“‘西北铜鼓曲’演奏时要加一些花点和技巧,现在很多技巧都失传了。这首鼓谱的旋律我们都能掌握,但是其中的技巧和精妙之处还得自己琢磨。我有时晚上睡前还要在胸口上敲击练习,琢磨鼓谱的技巧。现在敲鼓的人少,想把这个技艺传下去很难。”

陈德胜、陈德利完全是自幼受父亲陈振祥的影响,只要有时间哥俩就跟父亲学习击鼓,同龄人玩捉迷藏、丢沙包、“抓特务”的时候,他俩都在敲鼓、练习。这种有节奏、有韵律、原生态的敲鼓很合他哥俩的胃口。平日里除了农活外,晚饭后的时间基本上是在村里的广场上跟就老伙伴们一起敲鼓。

“你可以接得住我的鼓点啊?那我可敲了啊!”陈德利跟陈德胜逗了一句,他俩就配合着,就这么敲了起来。其他四人也不甘落后,拿钹的,提锣的,就这样围着鼓敲着、转着,所有人都全情投入,作为每一位观众,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鼓点悄悄运动着,甚至试图走远一些,体会陈英文那种心静如水的玄妙感觉。

说是“西北铜”的技巧很难恢复,但凭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执着,陈俊前经过反复试验,找出了不少鼓谱中的技巧。“鼓面一震动,用鼓槌轻轻一划,震动渐渐减轻就能敲出‘自’的声音。”这次参与元宵节目汇演,常家坊村代表队把鼓谱拿到现场,只要天南海北的人想学,他们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德忠这一次登台亮相,说起敲鼓也是情怀满满。“我从12岁就开始敲鼓,那会儿,哪有活动都叫我们六个去表演。要说还得是过去的鼓好使。好鼓的鼓皮都比较厚,鼓身还得用臭椿树的木材制作,有共鸣,敲出来的声音厚实。”虽然听力减弱,但对鼓点的把控还是一如既往。50多年的鼓龄,说起敲鼓,陈德忠神态里还会流露出单纯的向往和执着。

高青县常家坊村村委书记卢逢春觉得参赛名次不是目的,把常家坊村“西北铜”的鼓文化传承下去才是根本。“常家坊村自古就有敲鼓的传统,希望这些敲鼓的鼓手尽快能把鼓文化传承下去,因为敲鼓聚到一起,生活又多了一层乐趣。敲鼓是团队协作的活动,完成一次演奏,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不和谐都难。”欣赏着“西北铜”在天空中激情荡漾,卢逢春感到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满足。

如今,让陈俊前他们欣喜的是,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让他看到了像“西北铜”这样的民间艺术鼓谱,传承下去的希望。据了解,县文化局、镇文化站正与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着手准备向有关文化部门提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并为其购置了服装、击鼓的设备,进一步推进精准文化扶贫。持续举办击鼓擂台赛,使过去走乡串户、不大被人看得起而濒临失传的“西北铜”击鼓乐登上大雅之堂,使之成为最具于考察、研究鼓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和市场性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杨凡、zhangrunze]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3-61219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3-6121991,诚邀合作伙伴。

高青:初中生骗走同学爷爷社保卡买零食

高青:初中生骗走同学爷爷社保卡买零食

“我的社保卡被骗走了,里面的钱也可能被别人取走了。这可怎么办啊?”3月29日,高青县的张老汉焦急地来到高青县公安局寻求帮助。原来,他的社...[详细]
淄博晚报 2017-03-31

淄博(高青)黄河三角洲药谷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山东立新制药项目建设开工仪式举行

3月28日,高青县举行淄博(高青)黄河三角洲药谷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山东立新制药项目建设开工仪式。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洪涛,市政府副秘书长...[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高青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验收

3月28日,省、市语言文字委员会对高青县创建“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文明行为从我做起 高青出实招整治不文明出行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从4月1日开始,高青县将整治车辆不礼让行人、乱停乱放,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翻越护栏、乱穿马路,市民随地吐...[详细]
齐鲁网 2017-03-22

高青: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高青县围绕推进现代渔业发展这一主题,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持续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努力把渔业打造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引...[详细]
齐鲁网 2017-03-22

高青:深化改革惠民生 “政府报告”进家门

近日,高青县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发放《改革惠民生图册》,张贴“深化改革惠民生海报”,提高群众对我市自主改革创新经验的知晓率。[详细]
齐鲁网 2017-03-20

高青文化扶贫暖人心 文化物资再惠民

文化扶贫,情暖人心。近日,高青县举行了2017年文化扶贫暨农村文化物资发放仪式。[详细]
齐鲁网 2017-03-17

脱掉贫困帽又见新希望 高青花沟镇贫困户“金融”脱贫

3月7日,高青县花沟镇曹家村,温暖的阳光透过塑料膜,把蔬菜大棚照得暖洋洋。不时有水滴自棚顶坠下,溅到西红柿苗上,让那一小片火红的西红...[详细]
齐鲁网 2017-03-16

高青:村民涉法难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了

在3·15到来之际,3月14日上午,高青县木李司法所邀请相关律师,到省级贫困村木李镇南李村,向村民开展了“3·15我们在行动”和消费者权益...[详细]
齐鲁网 2017-03-15

高青:重质量 促维权 农机护航春耕备播

春耕备播,农机是关键。如何发挥农机服务春耕备播的主力军作用,今天,我市在高青县举办了“3.15”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宣传咨询活动。[详细]
齐鲁网 2017-03-14

高青:"哑女"办起农家乐 一年"乐"赚两万多

看到丈夫的手势及表情,一直有个心结的残疾姑娘翟晴晴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戴在她们头上的贫困帽子被一下甩进了“沉沙池”。[详细]
齐鲁网 2017-03-13

高青:抢抓黄金时节 推进生态水系建设

目前正是水系建设的黄金季节,高青县抢抓时机,积极推进环城生态水系建设进度,逐步形成了城中有水,水边安家的江北水城新格局。[详细]
齐鲁网 2017-03-10

两轮三轮高青街头相撞 致二死一伤

3月8日上午,高青县黄河路高青县第一中学附近,一辆二轮摩托车与一辆三轮车相撞,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伤。[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3-1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