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学大咖要来了 24位院士将亮相第十六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

来源:淄博发布

作者:

2017-09-04 12:52:09

第十六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淄博举办。届时,将有24位院士到场参会。

第十六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参会院士简介:

1、

谭天伟(1964.2.7- )生物化工专家,生于甘肃天水市,湖南湘潭人。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3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校长。

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在脂肪酶、酶固定化及酶催化合成化学品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实现了有机合成用脂肪酶和酶工业催化的工业化;建立了基于标志代谢物控制的发酵放大新方法,并用于酵母发酵产品的工业生产;开发了发酵废菌丝体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新工艺。先后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7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EI收录200多篇。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亚洲青年生物技术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和国家教学名师称号。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2、

蹇锡高(1946.1.6- )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重庆市人。1969年本科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81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8-1990留学加拿大McGill大学。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材料进展》副理事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材料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先后完成国家重点攻关、军工配套、“863”、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30余项。发明了PPESK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解决了传统工程塑料不能兼具耐高温、可溶解的技术难题,获得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了PPENS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解决了无法得到高分子量可溶性聚醚腈砜的国际技术难题,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提出了高性能高分子设计新思想,并开发出一个结构独特的高性能高分子新体系。获得了16项发明专利,2项专利被评为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12项技术已产业化。发表了SCI论文244篇。培养博士76名,博士后和访问学者6名。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工作者、省优秀专家等称号。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高从堦(1942.11.12- )化工分离专家。山东省即墨市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

长期从事功能膜及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研究成功CTA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和组器并产业化,效益显著;研制成功芳香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荷电膜及多元合金膜等数种孔径和亲水性各异的新膜品种并推广应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TMC的合成和多胺在复合膜中功能两个项目的研究,促进国内功能膜用新单体和新功能开发;在国内最早开展多元合金膜和纳滤的研究和开发,开发了数种荷电膜和纳滤膜,并成功地应用于某些工业的新工艺中。完成的一项关于有机物/有机物分离膜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为渗透汽化膜分离有机物/有机物起了开创性作用。现主持和参加国家973和863项目中相关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近几年,参加和主持多项与水资源(含海水淡化)有关的咨询活动,开展反渗透、渗透汽化、促进传递、膜与吸附、催化,膜与水资源,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国产反渗透装置及工程技术开发”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近4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60余名。合译专业书刊一册,合编著专业书刊四册,其中三册为主编之一。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一、十二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4、

张生勇(1939.11.17- )精细化工专家,陕西省咸阳市人。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1982年获法国巴黎南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复旦大学任教。现为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我国手性催化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对烯烃、酮和亚胺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和烯烃的不对称氧化反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设计合成了若干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在许多底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和烯烃的不对称氧化反应中得到了98%ee以上的立体选择性。率先在我国将手性催化技术用于工业生产D-和L-苯丙氨酸、抗癌药多烯紫杉醇和卡巴他赛、手性除草剂(S)-异丙甲草胺等,为我国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发表论文178篇(其中SCI收录10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不对称催化反应》等专著4部。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八、十、十四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5、

古德生(1937.10.13- )采矿工程专家,广东省梅县人,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任中南大学教授。他开创了我国振动出矿技术和地下金属矿连续采矿技术新领域;发明颠振型振动出矿机,开发出系列装运、筛洗工艺的新型振动设备;创造了与自主研发的振动连续作业机组配套的无间柱连续采矿法;针对松软破碎矿体开采条件,发明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域矿山”建矿新模式,为我国广大中小矿群(约占80%)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开采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先后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硬岩无间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颠振型振动出矿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此外,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先后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叶剑英”奖等荣誉。累计培养硕士生15人,博士生53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

闻雪友(1940.9.14- )生于上海市,原藉浙江慈溪。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舰船及工业燃气轮机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

在舰船主动力领域,曾任我国首台航机舰改大功率燃气轮机的技术负责人,后又负责我国首台第二代舰船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现任新的国产化舰用燃气轮机的总设计师,己批量装舰,打破了我国大中型水面舰艇燃气轮机主动力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热能动力工程领域,曾在国内首先研究建成双工质平行复合循环电站,並获国家科委推广应用。曾在863项目《10MW高温气冷反应实验堆》二期工程中任我国首次研制的氦气透平压气机组子项的总设计师。

闻雪友是中国舰船燃气轮机学科带头人,见证、经历了中国舰船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过程,为我国海军动力现代化作出贡献。获全国科学大会奬、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7、

张铁岗(1946.9.24-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原籍河南省许昌县人。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曾任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为攻克瓦斯,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瓦斯防突、分级、隔抑爆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防治瓦斯整体水平向前迈一大步,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所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等书,已被生产、教学、设计、科研等部门广泛采用。主持改造老矿两座,设计延深及新建大矿六座,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任主任,为平煤成为全国产量效益特大型企业作出贡献。有十多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创新“十佳”人才。并荣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002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矿业组副专家。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十三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8、

侯保荣(1942.1.3- )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主持了我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致力于海洋浪花飞溅区防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层矿脂包覆防腐体系。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出版专著7本,主编论文集6本,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授权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4年何梁何利奖,此外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2项。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9、

侯立安(1957.8.24- )环境工程专家。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央联系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6项,国家专利23项;出版专著3部,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10、

蒋士成(1934.9.23- )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兼任中国化纤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化工、化纤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设计总负责人,规划了我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程,全面负责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仪化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和生产、技术管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国产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聚酯八单元30%增容技术改造,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了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主持仪化公司贯标工作,推动仪化公司质量及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建设部设计金奖和特奖各1项,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第四、七、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11、

宋振骐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学家。1935年3月10日生于湖北汉阳。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山东矿业学院教授、矿山压力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矿山压力研究。深入煤矿生产第一线,建立并完善了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该理论体系把中国采场矿山压力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把煤矿现场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从过去主要依靠统计经验决策,推进到针对具体煤层条件定量的发展阶段。组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矿山压力研究所,主持并完成了包括“六五”、“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等20多个项目的研究任务。创造的“井下岩层动态观测研究方法”及成功研制的顶板动态仪等监测手段,以及顶板预测预报和顶板控制设计等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实现了理论和方法的统一。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参加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12、

闻邦椿工程机械专家。原籍浙江温岭,1930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电系,1957年毕业于该院机械系研究生班。东北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系统地研究和发展了振动学与机器学相结合的新科学“振动利用工程学”。研究了转子动力学、机械系统非线性振动理论及应用、机械故障的振动诊断及工程机械理论的某些问题。研制成功10多种新型振动机械和工程机械,所研制的“惯性共振式概率筛”和“激振器偏转式大型冷矿振动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参加第十二、十三、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13、

周远低温工程、制冷技术专家。1938年7月16日生于江苏金坛。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低温工程和微、小型制冷技术研究。开展低温和极低温度的获得和应用研究。采用直拉进排气阀式长活塞型膨胀机替代液氢研制成功氦液化器,为开展低温超导技术研究极低温条件的建设提供了保证,还为大型空间环境设备和卫星辐射制冷的实验提供了冷源。开展了脉冲管制冷技术研究,用实验验证和揭示了双向进气脉冲管的优异性能,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二级脉冲管制冷方案。提出的多路旁通流程,将同轴结构、多路旁通和非对称喷嘴结构用在微型高频脉冲管制冷机上。领导进行混合工质节流技术的基础研究,其核心技术已成功的应用到深冷冰箱的研制上。

参加第十五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14、

都有为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的研究。研究了锰钙钛矿化合物的大磁熵变效应以及锰钙钛矿化合物小颗粒体系中的隧道型磁电阻效应研究了磁性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与表面效应,以及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反常霍尔效应与微结构的依赖性等。目前重点研究纳米材料的磁性以及与自旋相关的输运性质。此外,80年代以Fe57作探针用Mossbauer效应研究了高温超导体中的磁有序,发现超导性与磁有序共存的现象,并对YBCO高温超导材料进行了3d元素的代换,为超导机制的探索提供实验依据。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参加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15、

韩布兴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7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籍贯河北遵化。1982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原河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任IUPAC绿色化学分会主席。

长期从事化学热力学与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重点围绕一系列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及其应用研究。自行设计和建立了多种实验方法与技术,阐明了多组分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发展了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微乳液研究的新方向,创制了多种新型功能微乳液体系,实现了用超临界CO2调控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可逆相转变;以绿色化学反应和技术开发为目标,开展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研究,揭示了绿色溶剂反应体系的特殊热力学行为和溶剂效应规律,发展了多个清洁高效的化学反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6、

周世宁(1934.1.12- )矿山瓦斯防治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5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学院。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矿井瓦斯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瓦斯流动理论、煤层瓦斯压力和透气系数等参数测定技术、实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发明的“胶圈-压力粘液封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技术及装置”获1986年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他创建了以Darcy定律为基础的对煤层有强吸附作用的瓦斯流动微分方程。在实验室进行瓦斯流动的物理模拟试验,并应用相似理论将实验结果以相似准数的形式导出通用的单向、径向和球向不稳定流动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煤层透气系数测定方法”和“予抽煤层瓦斯防止突出”两项技术,均获1983年原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开创性地建立了我国煤层瓦斯地质、流动理论、瓦斯预测和抽放以及煤和瓦斯突出防治的学术体系,他是该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7、

丁文江(1953.3.28- )轻合金研究专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绍兴。198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现任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在国际上担任或曾担任:世界轻合金联盟轮值主席,中挪(中国和挪威)轻合金研究中心中方主席;日本九州大学外部评价委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顾问;美国通用交大先进材料制造联合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其精密成形研究,把镁与稀土相结合,开展系统研究,形成中国特色,迄今为止,在镁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308篇(其中3篇入选近10年ESI高引用论文),累计他引2469次,拥有发明专利114项,作为第一获奖人,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创建了国家工程中心,凝聚三百余人的研发队伍,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化和技术转移的良性互动。全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二次评优并获国家工程中心20年重大成就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参加第十三届新材料技术论坛

18、

石碧(1958.6.21-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出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和1986年在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作为四川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主席。从事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皮胶原转化利用研究。研究成果“橡碗栲胶分子降解-金属络合制造鞣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无铬少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10余篇,出版“制革清洁生产技术”等专著和教材4部。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

曲久辉,1957年10月出生。环境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水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深入开展水污染控制和水质安全保障的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努力推动和实现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系统结合,在饮用水水质的风险控制、除砷除氟、水处理电化学等方面取得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0年分别获得全球和东亚地区IWA(国际水协)创新项目奖,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当选IWA的Distinguished Fellow.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

陈学庚(1947.4.29-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江苏省泰兴市人,1968年毕业于新疆兵团奎屯农校。

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和推广工作,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了滴灌技术大规模应用农机装备难题,研发了多项棉花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为促成新疆棉花产量两次飞跃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为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国家专利3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9项。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1、

康绍忠(1962.11.16- )农业水土工程科技专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90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被英国Lancaster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带领科研团队从事旱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研究,发展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与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建了基于作物生命需水信息的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新技术,建立了生态脆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应用模式。先后获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一、二等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SCI收录90余篇,出版著作与教材10部,指导的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2、

汪懋华(1932.11.11- )农业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化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2年获前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曾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专长于智能化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研究。80年代中期以来,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至2003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农业工程学科组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现任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农业工程专家和我国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学术带头人。曾先后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工程专家组成员,国际农业工程协会农村电气化与能源分会副理事长,受聘为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编委,为发展我国农业工程国际合作和扩大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3、

李天来(1955.11.12- )设施园艺专家。辽宁省绥中县人。198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蔬菜专业,1988年获日本山形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曾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施园艺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及其果菜生产技术体系,开创了北纬40.5地区冬季不加温生产果菜的局面;主持创建了节能日光温室设计理论与方法,率先在北纬43.5以南地区研制出系列节能日光温室及其冬季不加温果菜生产模式,奠定了我国北方寒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项。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4、

罗锡文(1945.12.2-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湖南省株洲市人。1970年华中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在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9年,1982年在华南农学院获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80年代后期在美国进修2年。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农业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首创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体系,研制成功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和水田激光平地机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和拖拉机。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主编专集2部,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SCI/EI收录60余篇。指导的研究生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提名奖。

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级教学名师。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次论坛将深化淄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构筑淄博市高新技术领域成果转化、招才引智、学术交流、人才引进的强大载体,为加快实现我市“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3-61219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3-6121991,诚邀合作伙伴。

“陶琉名都”淄川陶瓷:文化助力 创意无限

“陶琉名都”淄川陶瓷:文化助力 创意无限

古老的淄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在这块大地上延续不断的陶瓷文化。[详细]
淄博发布 2017-09-04

一张图看懂陶博会17年历程!不变初心精彩依旧

淄博人还记得17年前开始的那场盛会吗?还记得2006年陶博会转战“阵地” 淄博国际会展中心吗?[详细]
淄博发布 2017-09-04

淄博:齐都大地喜迎盛会 绿色蝶变共赢精彩

提起陶瓷,无数国人倍感自豪。在过去,陶瓷与中国同音,蜚声海外;在现在,创新与文化相长,当代国瓷闪耀东方、精彩世界。[详细]
鲁中网 2017-09-04

男子突发癫痫女童高热惊厥 淄博站紧急救助两名急症患者

9月1日上午,在淄博火车站候车大厅和站台上接连出现旅客发病的紧急情况。其中一名47 岁男子在站内超市突发癫痫倒地不醒。又过了约40分钟,...[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9-03

斑马线前车不让人 张店交警2小时开出17张罚单

8月31日上午,张店交警开展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集中整治,2小时开出17张罚单。因未停车避让正通过斑马线的行人,在被查处开具罚单时,司机...[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9-01

淄博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获央媒密集点赞

淄博市作为一座老重工业城市,借助中央环保督察契机,强化问责、狠准施策、铁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得中央媒体密集点赞。最...[详细]
齐鲁网 2017-08-30
2017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发布 淄博90后更看重“三观”

2017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发布 淄博90后更看重“三观”

8月28日是七夕节,相亲的话题引发各方关注。近日,某婚恋网站发布《2017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对全国单身人群的相亲情况进...[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8-29
打造蓝天白云新样本 淄博《苍穹又现满天星》环保专题片28日央视播出

打造蓝天白云新样本 淄博《苍穹又现满天星》环保专题片28日央视播出

8月28日18:15分,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将播出淄博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型专题片《苍穹又现满天星》。[详细]
淄博新闻网 2017-08-27

血汗钱丢车上 淄博的哥及时送回

近日,在淄博公交客运出租分公司的办公室,莱芜市民张先生握着出租车司机王志涛的手,连声道谢。[详细]
齐鲁网 2017-08-25
娃娃忙考级到底满足了谁?部分艺术考级证书含金量低

娃娃忙考级到底满足了谁?部分艺术考级证书含金量低

随着社会发展,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艺术类特长好像成了大多数家长心照不宣的约定。学习艺术特长,本身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孩...[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8-23

同伙盗窃他望风 虽未入室盗窃仍是盗窃罪共犯

为同伙望风,盗窃价值30余万元的现金及物品。虽然没有直接入室盗窃,但杨某仍被以盗窃罪共犯论处。日前,被告人杨某被周村区人民法院判处有...[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8-23

抢下溃兵机枪藏教堂 抗日队伍成立机枪班

2017年8月20日,记者赶到了这里。周日的上午,北河口村路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行人。而对于村里的这处抗战遗迹,大多数村民表示知道是教堂...[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8-21
女孩涂花露水被烧伤? 驱蚊水确实能助燃适量使用无妨

女孩涂花露水被烧伤? 驱蚊水确实能助燃适量使用无妨

夏季和初秋蚊虫叮咬猖獗,因此,使用驱蚊水的频率也较高。但近来有不少关于驱蚊水的传言,最让市民担心的莫过于“涂抹驱蚊水被严重烧伤”的...[详细]
鲁中晨报 2017-08-2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